Skip to content

查經-金句系列(02)馬太福音11:28 我就使你們得安息

    主題我就使你們得安息

    金句

    馬太福音11: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

    引言

    這節經文經常被用來傳福音,有些基督徒禱告時也會引用,因為許多基督徒將這節經文理解成耶穌承諾尋求祂的人、跟隨祂的人,凡是來到耶穌面前的人,各種勞苦重擔都可以卸下,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靈上的。

    然而這樣的理解讓苦難一直沒有獲得改善的人懷疑自己,是不是自己跟耶穌禱告的方式不對?還是自己不夠敬虔?此外,當我們看過這節經文的上下文時,還可以發現上下文中不但沒有在講苦難的事情,耶穌還說我們當負另一種軛與擔子,是耶穌的軛與擔子(太11:29-30)。

    問題討論:

    1. 本篇寫到的金句馬太福音11:28,是屬於馬太福音11:25-30耶穌的禱告裡的一句話。請你閱讀馬太福音11:25-30,然後從馬太福音11:2-24裡找出有哪些事情跟耶穌在禱告中提到的「這些事」(v.25)有關?接著從馬太福音12:1-13找出有哪些事情跟耶穌在禱告中提到的「安息」(v.28-29)有關?
    1. 耶穌說到「凡勞苦擔重擔的人」,請你從馬太福音11:2-24以及馬太福音12:1-13找出有哪些人可能是耶穌所說勞苦擔重擔的人?耶穌又說「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」,請試著回答這表示耶穌要求到祂那裡來的人要付上什麼代價?
    1. 請試著回答耶穌說:「一切所有的,都是我父交付我的;除了父,沒有人知道子;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,沒有人知道父。」這句話表達出什麼意思?

    回應:

    1. 從上下文來看馬太福音11:28,是否有更新你對這節金句的認識?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看,這節金句主要的意思為何,用在什麼處境中較合適?

    補充與釋義

    1. 福音書的焦點是耶穌的身分與工作,在馬太福音裡進入到第11章到第12章的階段時,記載的內容是耶穌出來傳道一段時間以後,許多人對耶穌所行之事的反應,以及耶穌對這些人的回應。在這一長段敘事(narrative)中,馬太福音11:25-30可以說是位於第11章到第12章中間的樞紐,內容是一篇耶穌向天父的禱告,而本篇寫到的金句馬太福音11:28就是寫在這篇禱告中的一句話。

      我們可以在這篇耶穌的禱告(太11:25-30)裡看到,經文從25節開始首先寫到「那時」,以及耶穌說天父將「這些事」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,向嬰孩就顯出來。「那時」與「這些事」的表達讓我們知道跟先前發生的事情有關,也就是先前記載了許多人對耶穌所行之事的反應。這些人包含了施洗約翰(太11:2-6)、到曠野看過施洗約翰的人(太11:7-15)、耶穌所處的世代(太11:16-19)、經歷過耶穌行神蹟的人(太11: 20-24)。

      接著,在這篇耶穌的禱告(太11:25-30)裡我們可以看到從28節開始寫到「得安息」的邀請,而關於「安息」的主題向後延伸到第12章。先是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裡掐麥穗來吃,法利賽人跟耶穌爭論安息日不可做工的事情(太12:1-8),然後是耶穌在安息日裡治病,醫好了一個手枯乾的人,於是法利賽人開始商量要如何除滅耶穌(太12:9-14)。

      於是我們可以發現,這篇耶穌的禱告(太11:25-30)確實成為連接起它上下文的樞紐。特別的是當耶穌做過這篇禱告後,他所行的事與先前(太11:4-5)無異,同樣是行神蹟醫治人(太12:9-14)。然而卻在時間上刻意增加了「安息日」的標記,耶穌在這一個猶太傳統上要分別出來給上帝的時間裡醫治人,容許他的門徒吃麥穗充飢。這讓我們看到在耶穌禱告與行動之後,想殺耶穌與抵擋耶穌的力量越發激烈了。而這些想要殺耶穌的人,正如耶穌先前所說看不到真理(或說真理向他們隱藏)的「聰明通達人」(太11:25),他們不明白神話語的真義(太12:7)。

    1. 耶穌說:「凡勞苦擔重擔的人」(太11:28),既可以指向耶穌在這篇禱告(太11:25-30)之前遇到的沒有悔改之人,也可以指向在禱告之後,受到法利賽人對安息日的詮釋影響,以致於活在舊約律法下得不到安息的人。

      上帝賜下律法書/妥拉/摩西五經裡的教訓給祂的百姓,本意不是要成為神子民的重擔。然而當時的宗教領袖如文士和法利賽人對妥拉的解釋,以及衍生出僵化的規範對人造成重擔。

      耶穌在禱告中提到所有願意來到耶穌這裡的,都是出於天父的揀選,耶穌所行的也只有天父瞭解(太11:27a)。又耶穌自己具有那超越當時宗教領袖的地位,「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人,沒有人認識父」(太11:27b),意思就是唯有透過耶穌的啟示,人才能真正的認識天父,耶穌是唯一能將天父拯救世人計畫顯明出來的那一位。耶穌的工作是要將天父揀選的人帶回到天父面前,又耶穌比這些宗教領袖有更高的權威,耶穌對舊約律法的詮釋,才是人們對天父應有的認識。

      所以耶穌邀請每一個讀到福音書的人,在舊約律法下背負重擔的人,到祂面前來成為跟隨祂的人。祂邀請人得安息的焦點並非聚焦在讓人病得醫治、脫離苦難,祂是在跟我們說明祂的身分,祂是安息日的主(太12:8)、祂是聖殿的主(太12:6),跟隨祂比起按著當時宗教領袖對妥拉的解釋來過生活要輕省的多了。但是,這也會對效法耶穌、跟隨耶穌的人帶來另一種挑戰。那就是被當時的社會環境與宗教領袖逼迫與排斥的挑戰。

    1. 耶穌嚴肅的表示,即使經歷過神蹟,親眼看過或聽過耶穌行的神蹟奇事,但如果沒有悔改,仍舊不把耶穌當作救主,就當被斥責,依然是會下地獄的人(11:20-24)。因為惟有藉著信靠耶穌,人才能得到拯救,到天父上帝那裏去(11:25-27)。一個人能來到耶穌的面前,既是出於天父的主權(太11:27),也是出於人的責任(太11:28-29)。人應當選擇背負耶穌的軛,就如同馬太福音11:28節裡的「安息」,是引自耶利米書6:16「耶和華如此說:你們當站在路上察看,訪問古道,哪是善道,便行在其間;這樣,你們心裡必得安息。他們卻說:我們不行在其間。」耶穌表達的是舊約先知耶利米說的「古道」和「善道」所指向的「安息」即是指向祂。

      動物拉重物時放在身上的「軛」(太11:29)是用來隱喻一種規範或紀律。耶穌並不是要來提供一種不受任何規範或紀律約束的自由。但耶穌的「軛」也不是指律法的軛,門徒要負上的軛是祂所行出的典範和啟示出的真理。此外「學我的樣式」(太11: 29)的意思不是耶穌要人「模仿他」或「從我的經驗學習」,意思是「從只有我才能賜下的啟示裡學習」。

    1. 只有閱讀馬太福音11:28而忽略了第29到30節裡耶穌的要求,這對於罪人蒙拯救而言是不足夠的。因此把本篇寫到的金句馬太福音11:28看成是一句傳福音的經文,或是一句耶穌要除去所有苦難的應許,這是對該節經文的誤解。事實上,耶穌邀請人們拋下傳統宗教領袖帶來的軛,轉而負上耶穌的軛,耶穌要求到祂這裡來的人需要面對這種挑戰。